距离2024年高考 中考 
Baidu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入口
  • 关于重力的“导学、交流、释疑、训练”课堂教学
    录入:2014-04-28 14:35:35   更新:2014-04-28 14:36:53   来源:   评论:0 点击:

    作者:西科中学 李敬芝

    本节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研究最常见的力——重力。我设定的学习目标是:
    1.熟记重力的定义。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3.熟记重力的方向。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能力,我做了个演示小实验:手中的粉笔离开手以后,自由下落;向上抛出粉笔,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情况,让学生自学48页内容,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自学讨论,学生不难得出,物体都是由高处落到低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时再总结出: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再让学生列举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受到重力的种种现象.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
      关于师生交流互动活动设计
    1.观察手中的物体离开手后自由下落,向上抛出的物体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改变方向自由下落,通过分析这些现象得出重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先明确,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把物体悬挂,弹簧秤静止时的读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给每组同学的课桌上有一个弹簧秤和3个50g的钩码,请同学们先讨论设计方案,再进行小组分工,分别测出50g、100g、150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把测量值和计算结果填在教材P49的表格中。
      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了解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测出的三次重力值和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将学生测得的值写在黑板上。由于弹簧秤不十分精确以及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计算出的比值不会正好等于9.8N/kg。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测量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值不准确的原因。
    3.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本节课四环节设置合理,尤其是导学和交流环节,根据实情采取了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的方法,实效性强。使得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合作,师生交流充分,释疑及时。不足在目标设定词语死板,表述的理念缺乏创新,重锤实验线过近,处理技巧性差,有待提高。


    (本文责任编辑:master 网络中心整理发布)
    (本篇内容最后更新于:2014-04-28 14:36:53)

    相关热词搜索:重力 课堂教学

    上一篇:四环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
    下一篇:关于“讨论,交流”模式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