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4年高考 中考 
Baidu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入口
  • “导学、交流、释疑、训练” 物理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入模”
    录入:2014-04-28 14:40:10   更新:2014-04-28 14:41:14   来源:   评论:0 点击:

    作者:西科中学 马新

      本阶段全组教师进入了实验角色,对模式进行模仿。
      为确保“导学、交流、释疑、训练” 物理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方案的顺利实施,全组教师深入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导学、交流、释疑、训练”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见、推进意见和学校实验研究方案。
      首先,我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一起,以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为依据把各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根据男女生人数的比例、每个学生的特点并考虑促进互补情况,进行了微调,成立科学合理的物理学习小组,确定了学科座位。
      其次,全组合作备课,优化备课环节。每周二集体备课: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详备,按代课年级由低到到高的顺序排定做课教师,每周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反复敲定各个步骤环节设置。开会时中心发言人解读,其他教师补充,重点在“研”。做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和本班学情,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经过实施,总结,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教学设计。
      再次,在“导学”“释疑”环节要根据实情采取灵活多样适当的方法,讲求实效。比如李敬芝老师关于重力的“导学、交流、释疑、训练”课堂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能力,自己做了个演示小实验:手中的粉笔离开手以后,自由下落;向上抛出粉笔,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粉笔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情况,让学生自学48页内容,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自学讨论,学生不难得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时再总结出: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再让学生列举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受到重力的种种现象.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另外,她把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学生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每组同学的课桌上有一个弹簧秤和3个50g的钩码,请同学们先讨论设计方案,再进行小组分工,分别测出50g、100g、150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了解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测出的三次重力值和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将学生测得的值写在黑板上。使得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合作,师生交流充分,释疑及时。
      还要充分利用学科活动,例如:举办的初二物理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物理,感受实验后成功的喜悦,树立竞争意识,既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增添了学生探索科学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文责任编辑:master 网络中心整理发布)
    (本篇内容最后更新于:2014-04-28 14:41:14)

    相关热词搜索:课堂教学 物理

    上一篇:“导学、 交流、 释疑、 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下一篇:问题意识的培养